李瑞贤等委员:
首先感谢你们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提案》(第99号),已由县政府交由县人社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指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罗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工作要求,秉持“让更多人好就业、就好业”的理念,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形成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更好地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城乡劳动者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一、平台基本情况
按照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财政厅两部门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6条措施》,2024年建成1个特色的“幸福里”社区、1个标准化零工市场、13个零工驿站,“N”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罗平县零工市场按照“七有”目标,引进首邦(罗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县人社局老办公区,投入100余万元,建成占地340平方米,集信息发布、求职登记、劳务介绍、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六大功能为一体的零工市场,为零工人员免费提供临时休息、户外停车、饮水服务、政策咨询、洽谈交流等服务,配备专业服务队伍11人(其中中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3人、高级4人),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的就业服务和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满足劳动者和用工主体多元化需求。目前罗平县零工市场被认定为市级零工市场,并在罗平农村商业银行建国分行建设“就业服务站”,“幸福里”社区选址在板桥镇小黄姜市场。
二、平台运行情况
(一)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
一是党建引领,部门企业协同联动。聚焦“零工就业创业、群众日常生活服务、市场主体灵活用工”三方需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人社、财政、民政、公安、住建、城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各负其责,企业配备专人管理运营,合力推动零工市场健康运营。二是就业增收,政府市场同向发力。将零工市场建设与数字人社建设相结合,建立政府与企业数据合作共享机制,适应零工市场主要从业群体的需求,提高劳动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以零工市场为载体加强就业创业和培训意愿征集,企业利用平台力量引入新的培训内容,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等青年求职者提供职业测评和规划、简历优化、岗前培训等服务,在部队文职、国家电网、中国烟草、中国航空、国家电网消防员等优质岗位的招聘中提供精准培训指导。三是优化服务,窗口平台多点联动。通过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点,把人社服务事项由政务服务窗口延伸到基层一线,让群众就近就便、线上线下即可咨询人社政策、办理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相关事项,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二)线上和线下立体服务
一是线下织密服务网络,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在县级建成功能完备的零工市场,在产业园区、乡镇(街道)建设零工驿站、在村(社区)和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建设就业服务点,形成“1+13+N”零工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求职招聘、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各项就业服务功能,突出便捷高效、精准精细的服务理念,延伸就业服务覆盖范围,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多形式开展供需宣传和匹配。成功举办18场招聘会,直播带岗2场,发布2期零工岗位工资指导价。到1000余家企业、54个社区和3个自发形成的零工聚集地宣传推广8300余人次,登记在库的求职人员1366余人次,用工主体55家,提供用工岗位1418余个,职业介绍1020余次。通过现场登记、走访企业、街道商铺社区扫楼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服务渠道大力挖掘发布“家门口”岗位信息1200条,引导32名灵活就业人员到县人社局办理就业登记,鼓励8家企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方位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为2100求职人员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为137人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制定个性化就业服务方案。为有创业意愿的200人次提供7次创业培训,项目推介7个和1人次开业指导。与1家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受理3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报名,推送2个培训项目。提供2000人次和55家企业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全过程做好权益维护和保障。零工市场主动公开服务制度、服务流程、服务事项、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指导和督促55家用工主体合理确定招聘条件,规范招聘行为,依法合理用工等责任,维护了10人次的权益。
二是线上平台“一网通办”,服务群众方便快捷。平台服务不打烊。根据零工时效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零工市场持续用活“灵工邦”小程序,为灵活就业人员及用工主体提供发布招聘信息、培训信息、投递求职信息、在线政策咨询等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贴心服务。目前小程序用户量1489人,人力存量15.12万人,岗位总量1.1万余个,发包主体375家(其中:个人任务36家、直聘任务335家、新业态用工4家),接包任务数209个。流程简化效率高。简化灵活就业人员信息发布流程和求职招聘登记材料,实现招聘登记审核通过后,后台根据求职信息和企业用人需求向求职者定向推送合适的岗位信息,进一步拓宽双方供需渠道,实现灵活就业人员供需自助匹配,343个用工主体线上登记,1353人灵活就业人员在线上实名完成身份登记。信息收发多元化。充分利用金融代办员、就业信息员及村社长队伍的宣传覆盖面广和信息对接准等特点,143名团长开展零工求职、招聘信息登记上报614条,通过“罗平县零工市场”公众号、求职微信群、电子大屏等设立零工信息快速发布通道,目前经零工市场推荐达成意向的灵活就业人员3000余人次,成功用工1050人次。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乡镇(街道)零工驿站,拓宽合作领域建设就业服务点,快速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委会三级零工服务体系,全面配齐乡村两级就业信息员,大力挖掘“家门口”就业岗位,提高人岗相适,助力就地就近就业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直播带岗、抖音、视频宣传及线下招聘会设立零工专区等方式,推行“前移招工现场、动态发布视频”的灵活就业宣传模式,广泛宣传零工市场的理念、模式、流程、效果等,提高群众对零工市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让公共就业服务“零距离”。二是拓宽宣传广度。充分发挥县乡村干部职工、网格员、就业信息员和零工团长等宣传力量,深入乡村(社区)、易地搬迁点、企业、小区和人员聚集场所,通过设摊咨询、播放广播、赠送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及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面对面为群众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让公共就业宣传深入人心。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罗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