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乡位于罗平县东南部,辖12个村133个村民小组,7590户29960人。通过多轮动态调整,严格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应纳尽纳、应退尽退,识别出贫困人口492户1758人。如何才能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大水井乡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工作的总要求,上下一心,“定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真对接”落实帮扶措施,“算收入”对标对表脱贫动态管理,“讲政策”公示公开家喻户晓等方法,因户施策分类推进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教育脱贫,贫困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对于大水井而言不是易事。为此,乡党委政府精心谋划,精准发力,严把精准识别申报、测算、评议、审核等关口,经“回头看” “动态调整”等过筛式识别整改,最终确定492户1758人实施精准帮扶。在解决由谁来扶的问题上,该乡按照“挂包部门、联系领导、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村委会”五方联动机制,把工作压力传导到位,确保帮扶工作“一杆插到底”直接到户到人。具体由乡党政班子成员联片协调指导,包村乡干部、帮扶工作队员、第一书记、村级负责人联户精准帮扶,精准解决短板,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明确脱贫攻坚责任,确保脱贫攻坚责任精准。
此外,该乡通过重点把脉五大病症,筑牢怎么扶的“政策笼”,确保扶贫对象施策精准不违规。目前大水井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纳入发展生产脱贫一批246户873人,其中:养蜂产业有228户789人,科技增产增收有49户210人,新型经营主体进村联户帮扶33户140人,能人带动产业发展33户140人,罗平黄山羊1户4人,易地搬迁点后续产业巩固提升28户110人。2017年度新增纳入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有13户49人,纳入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有52户52人,纳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189户268人,纳入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有228户582人。
“现在交通便利了,村庄环境优美了,不用花钱就住到了这样的好房子,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啊”。大水井乡麻作海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宾华友感激地说。
为有效解决环境艰苦条件差,农民群众脱贫难的问题。大水井乡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实地调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建设思路,分别确定了麻作海子、小鸡登、九头山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总投资2342.22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61人。在建设过程中,配套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精心打造“道路硬化、水体净化、庭院绿化”生态宜居村庄。认真谋划搬迁户的就业问题,通过培育和壮大安置点的后续产业,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平台,力求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昔日墙裂顶漏风雨来作客,今朝壁固瓦全寒暑去无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让该乡贫困群众的“安居梦”变成现实。
“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孩子还小,想出去打工挣钱也不现实,自从有了公益性岗位,现在既能在家被家人照顾也能靠自己挣到钱了。” 大水井乡红箐村委会贫困户王艳书如是地说。
王艳书是大水井乡红箐村委会搬迁村的,家里一共有6口人,母亲年纪大了,两个孩子在石洞小学上学。这次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设置,考虑了他家里的实际情况,给他安置了生态护林员的岗位,给他妻子杨春艳安排了村庄保洁员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拿到每年15200元的工资了。
该乡针对农村“零就业”贫困家庭,大水井乡按照“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的原则,开发了过渡性安置公益性岗位,在公益性岗位设置过程中,大水井乡充分结合建档立卡户就业意愿,积极入户走访,了解他们就业需求、就业技能,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村庄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技能、无增收门路、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白墙红瓦的小院落,甘甜清冽的自来水……走进大水井乡,到处都能感受到新变化,往日石头墙面,像是穿上手绘新装,变成一幅幅扶贫长卷,装点着乡村美景。通村公路沿线及村民房前屋后,柴草粪堆、陈年垃圾、残墙破院没了踪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人赞不绝口。
和大多数喜获丰收的农民一样,大水井乡的贫困户陈春友这阵子总是乐呵呵的,他们一家终于住上了改造后的“新房”,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原来我没有能力给家人改造房屋,心里始终挺愧疚。现在政府给改造好了,你看这墙白森森的,家里热乎乎的,老母亲在晚年也能享享福,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党,感谢政府”。陈春友高兴地说。
陈春友所说的“新房子”,是大水井乡民生保障行动中的重要一项。该乡把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今年以来,大水井乡坚持脱贫攻坚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开展以“乡村清洁工程”为重点的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督查考核,成效初显。截至目前,该乡已清理柴堆、粪堆、垃圾堆等杂物堆共计3000余吨,新建1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危房236套。实施维修蓄水池6口、改造人饮主管网和到户管网8个自然村,受益贫困户52户200人。
扶智为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该乡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要求,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破除“人穷志短”和“等靠要”思想,以致贫原因为导向入户宣传、因户施策,加强对贫困群众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家庭教育、文化知识等各类培训,改变精神面貌,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摒弃“安贫乐道”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目前共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自强、诚信、感党恩”主题宣讲活动12场次、通过在公路沿线、各自然村张贴、悬挂宣传标语140条,让群众从思想和认识得到改变。
“扶贫要先扶智,治贫要先治愚。扶贫要先从“思想脱贫”着手,要让贫困户精神领域跟得上扶贫节奏,不仅要让贫困群众能够站起来,而且还要能够走得远,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大水井乡党委书记介绍道。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大水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个贫困堡垒在被拿下,一户户贫困群众在实现“华美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