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3 17:16 来源:罗平县九龙街道 浏览次数:2780
九龙街道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动态监测精准化、帮扶施策系统化、成果巩固长效化”为主线,紧盯监测“红线”,筑牢返贫“防线”,守住致贫“底线”,全域统筹、靶向发力,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织密“三网联动”监测体系,全域覆盖守底线
持续压实街道、村(社区)、驻村工作队三方责任,形成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构建“行业部门筛查+网格化排查+干部联查”立体监测网。部门联动强预警,根据医保、残联、民政、教育、住建等部门反馈数据及预警等级,实时监测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风险,逐户综合分析研判预警户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网格包保全覆盖,压实1340名网格员责任和1790名“吹哨人”职责,严格落实“周走访、月研判”机制,针对大病重病患者家庭、边缘户、突发困难户、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等重点群体动态跟踪、全方位管理;群众参与筑防线,构建“自主申报+邻里互报”预警闭环,借助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一键报贫,通过找干部、打电话、一码通申请救助,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做到应纳尽纳、精准帮扶、动态清零。
靶向实施“四维赋能”帮扶,分类施策提质效
严格落实“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工作目标,坚持“一户一策一档、因需施策”,建立“造血式”帮扶长效机制,县级联系领导、街道领导班子、驻村单位主要领导包保负责“三类对象”,做好“地毯式”排查、“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整改。产业赋能强根基,聚焦绿色蔬菜、优质水果、新兴花卉、地道药材4个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作5.44万亩,其中,绿色蔬菜1.41万亩、优质水果0.8万亩、地道药材5万亩(其中生姜4.7万亩)、新兴花卉0.13万亩、魔芋0.2万亩,种植烤烟15760亩。就业赋能稳增收,开发公益性岗位280个,开展技能培训26期,九龙共有1595人参加烤烟烘烤技术、红薯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疾病防控、菌类种植技术等培训,完善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政策赋能兜底线,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雨露计划”补贴共223.25万元,阻断因病、因学返贫风险;志智双扶激活力,精准选派62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充实到基层战斗一线,要求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服务群众在村、化解矛盾在村,专责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举办文体活动41场次,送电影下乡85场次,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
聚力构建“五链融合”机制,长效衔接促振兴
推动监测帮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耦合,实现“双向赋能”。组织链牵引,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统筹农业、民政、人社等部门力量,实行“问题联办、项目联推”;产业链延伸,投入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292万元实施联农带农项目3个,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建成2个商贸综合体,发展农村电商物流6户;生态链提质,多措并举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抗旱保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及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改厕、污水管网等项目,完成绿美公路、绿美湖泊建设;治理链创新,落实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将防返贫纳入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服务链升级,优化村(社区)办事大厅、农家书屋等设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献爱心、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在一件件小事中尽显帮扶温情,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