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今天是2025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登录 繁体中文 支持IPv6
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神文明建设

专题专栏

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家庭风采展】第五届曲靖市文明家庭——杨陈龙家庭

发布时间:2022-08-17 11:13 来源:罗平县政府  浏览次数:8612


 杨陈龙家庭.png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首《到西部去》激励了一代代的有志青年。杨陈龙和吴昕家庭的故事就是从党和国家的这句号召开始的。2014年6月,杨陈龙从上海政法学院毕业,吴昕从东华大学毕业,因为共同的理想抱负,他们选择了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去西藏自治区开展了3年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期满后,杨陈龙由于照顾父母的原因选择回到家乡,吴昕也随之来滇,先后成为了罗平县的一名基层公务员,一路走来不忘为人民群众服务之初心,始终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服务社会、孝老爱亲、琴瑟和鸣。2021年,他们的家庭被评为第五届曲靖市文明家庭。

相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杨陈龙和吴昕是上海市派出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队志同道合的队友,云南的杨陈龙和江西的吴昕因为他们共同的志向相识。为了参加西部计划,杨陈龙放弃了在上海某知名地产公司工作的机会,吴昕也放弃了待遇不错的工作。大学刚毕业的他们甚至来不及回一趟家和父母告别,前脚踏出校门,后脚就上了开往西藏的列车。而对于两个志愿者来说,兴奋、向往、未知、挑战都吸引着他们,他们知道,选择了西部计划就是选择了青春无悔,甘于奉献。5000公里的铁路,48小时的路程,在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列车上,他们相识了。

相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进藏以后,他们分别奔赴新的岗位,杨陈龙原本想申请参加支教项目,主动申请下基层,后来被基层社会治理项目选走,分配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虽然没有实现支教的梦想,但他依然感到兴奋和满足。吴昕因为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希望工程”系列项目实施事宜。那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志愿者时光充满了规划和希望,他们志愿者服务队的小伙伴利用假期一起去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清运垃圾,去志愿者队友的驻村点帮村民免费拍摄冲洗全家福300余张送到农户手中,用自己的生活补贴购买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送给孤儿院的孩子、参加西藏自治区爱心社的活动,发起了第一扇窗募捐项目等等,他们的志愿者生活忙碌而充实。由于工作的原因,杨陈龙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西藏各地市下乡,吴昕也常常要去到边远山区做公益,虽然聚少离多,但互相间志同道合的欣赏,让他们从相识走到相知。

相守: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2017年,杨陈龙为了照顾云南的父母,担负起家中独子的责任,婉谢了工作单位的多次挽留,放弃了转任公务员的机会,在志愿服务期满了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土地,参加了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后到云南省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工作,吴昕也于同年年底辞去了共青团拉萨市委的工作随杨陈龙回到云南,并通过云南省2019年公务员考试被录取到罗平县旧屋基乡工作。在他们身上,西藏工作期间的“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已经刻在了骨子里,西藏人民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热情一直激励他们前行。

传承:精忠报国,清白传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杨陈龙吴昕一家大年三十在去往江西过春节的路上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毅然放弃了原定的过节计划,立即决定返岗,克服大雪、路面结冰,交通管制等不利因素回到工作岗位上,坚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线战场上,自觉把个人小我融入到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在他们的家庭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已经作为一种家风传承,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学会奉献自己,引导孩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教育孩子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要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人生价值。